G20杭州峰會的中國意義
金燦榮(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
9月4日到5日,舉世矚目的G20峰會在杭州召開,這是中國首次成為峰會主席國,也是中國今年舉辦的最重要的主場外交。本次活動在中國和與會國的精誠合作下,取得瞭諸多成果,包括積極推動瞭《巴黎協定》盡快落實,制定瞭《20國集團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等。同時,借此場合,習近平主席也與奧巴馬、樸槿惠和安倍晉三等舉行瞭雙邊會晤,達成瞭一些共識,有助於管控分歧。如何看待G20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地位和角色?為何其影響力還在呈上升趨勢?目前的全球治理分為哪些層級,還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評價二戰以來美國主導的“聯盟體系”的治理效果?中國是現有體系的“革命者”嗎?中國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背後,是怎樣的一個角色定位?中國為何特別重視這次杭州峰會?這次峰會對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有何意義?就這些問題,南都評論記者分別專訪瞭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和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黃薇。
中國為何高度重視杭州峰會
去年中國發生瞭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開始全面介入全球治理。去年10月12日,中央政治局第27鳳梨酥成型機次集體學習,主題就是全球治理格局和治理體制。去年一整年,習近平主席在出席聯合國會議、訪問非洲、參加中拉論壇等場合,就全球治理做瞭一系列發言,闡述瞭中國的觀察和想法。過去中國也很關心全球治理,但實際的想法是能把自己14億人的這樣一個大國治理好,就是對全球治理的重大貢獻。比如在援助非洲、參與維和行動上,中國也參與,但不是相對意義上的發揮主導作用。對於中國把主要精力放在國內發展上,國際社會也理解。
去年開始,中國力爭成為全球治理的主要貢獻者和領導者。這個新定位,是中國特別重視G20杭州峰會的一個原因。G20是國際社會公認的未來全球經濟治理比較好的平臺。從代表性上講,它比G7要好,因為G7代表的是發達國傢,G20中包括中國在內有10個發展中國傢,占瞭一半。治理效率又比聯合國要高,聯合國因為參與國傢多,往往議而不決。從中國的角度看,G20是全球層面宏觀經濟的政策協調較佳的平臺。G20若從一個危機應對機制變成一個長效機制,就可以對全球治理做出重大貢獻。
國際關系學界把和平時期國傢間的競爭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產品競爭,大傢都希望把產品做好,市場認可度高,可以占領市場,這樣就可以有穩定的收入流。二是追求技術制高點,要掌握別人不具備的獨門絕技,從而享有壟斷利潤。三是最高層面的話語權、標準制定權和定價權的競爭。
按照這個理論來看中國,會發現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過全體民眾的努力,中國的產品競爭力現在是起來瞭。2009年中國超過德國,成為第一大出口國。2013年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大進出口總額的國傢。而且中國現在的出口結構相當合理,基本上沒有資源產品出口瞭,勞動密集型出口大概占到整個出口的20%左右,機電產品出口占瞭60%。
就技術競爭層面看,20年前中國是不行的,現在也上來瞭。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國已經過瞭模仿復制階段,整體技術提高很快,與世界水平接近。同時,中國的一批企業所擁有的技術已經在全球領先,比如華為、中興、大疆、華大基因、三一重工、格力等等,它們的產品在全球的認可度很高。12傢軍工集團的裝備制造,也是世界一流,與美國的差距在日益縮小。此外,像高速計算機、高鐵、特高壓、三代核電,最近的量子衛星等,這些方面中國已經領先瞭。一個標志性事件就是華為今年5月份已經跑到美國法庭去告蘋果和三星侵犯專利,這真是給人時空顛倒的感覺。
現在參與全球競爭,中國一個顯著的缺陷是沒有定價權。2013年成為全球市場上最大的進出口國後,意味著中國成為全球市場的大賣傢和大買傢。由於沒有定價權,交易的結果對中國不公平,中國買什麼什麼貴,賣什麼什麼便宜。這種狀況對全球市場也是不好的,它會扭曲價格信號,導致全球商品價格的較大波動。定價權是最高級的權利,掌握在西方國傢,尤其是美國手中,它根本就不想放棄。
歷史上對定價權的爭奪都是打仗的。而核武器時代是絕對不能打仗的,這就需要中國另辟蹊徑。另辟蹊徑一是要在現有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中增加中國的分量。近年中國在聯合國和IMF的會費份額和投票權都在增加,中國一些優秀人才越來越多地在國際組織中擔任高官,比如陳馮富珍、林毅夫、朱民等。此外,中國也使用瞭一些新的打法,就是成立自己主導的國際組織,比如成立亞投行、金磚銀行、上合組織,也包括像主辦杭州峰會這種主場外交等。主場外交的一個好處是東道主可以設定議程,確定主題和起草文件。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就可以把自己的主張變成國際共識,這樣就增加瞭話語權。這是中國特別重視杭州峰會的第二個原因。
第三個原因是中國想為除北京、上海之外的城市打打國際知名度。現在北京和上海的國際知名度當然是很高的,但很多中國很好的城市國際知名度偏低,與其實力不匹配。比如說杭州、蘇州、深圳、武漢、成都等都是極佳的城市。通過舉辦這類大型國際活動,是能夠提高一定的國際知名度的,對旅遊業和招商引資都是推動。
G20杭州峰會的意義與成果
今年的杭州峰會是G20在2008年由財政會上升為首腦峰會後召開的第12次峰會,內外都面臨一些挑戰。外部挑戰是世界經濟形勢不太好。首腦峰會的誕生本身就是當年金融危機的產物。當時次貸危機沖擊美國,並開始波及全球,需要大傢坐下來協商,尋找應對政策。今天的經濟形勢與當時比,由“急癥”變成瞭一個“慢性病”,不是“抗生素”能壓制的。泡芙成型機這時需要大傢找一些新藥方。這是今年杭州峰會召開的外部背景。
現在有一個麻煩是當初提議召開首腦峰會的美國態度有一些變化,它想使全球宏觀經濟協調的機制回到其主導的G7,認為在G20下有種種約束和不便。中國和一些發展中大國當然希望G20能夠長期存在。因此這次峰會有個任務,就是要把G20從危機應對機制變成一個指導和協調世界經濟長期發展的機制,這裡有一個功能轉化的問題。這就使得這次峰會比較特別,比較重要。
G20有三個機制,一是首腦峰會,二是部長級會議,三是外圍配套的會議,像B20、Y20、L20、W20會議等。中國除瞭在首腦峰會和部長級會議上特別下功夫外,在外圍配套會議上也下瞭很多功夫,今年開瞭無數的會。給這次峰會提供的政策建議很豐富,使得這次峰會召開的學理基礎比往次好一些。最後首腦峰會達成的共識,很多關鍵文件都很有意義,比如說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宣言。把創新當做主題之一,就有助於把G20由危機應對機制轉化為常規機制。比如實施聯合國2030年發展計劃,這次峰會也提供瞭很重要的支持。其他的還包括反腐敗,支持非洲發展,以及貿易和投資商的共識。最後達成瞭六大文件共識。
要說杭州峰會解決瞭目前“慢性病”期的全部問題是不可能的。G20的問題首先就是上面談到過的不夠機制化,沒有常設的機構,連秘書處都沒有設立,很大程度上依靠主辦國的努力。其次是達成的成果,達成的宣言約束力還不夠。習主席這次特別強調瞭“行重於言”,實際上就是希望各成員國能真正行動起來,而不是光說不幹。
在達成多邊共識的同時,G20也是各成員國借此平臺開展雙邊外交的重要場合。借多邊平臺解決雙邊問題,是近年外交的一個特點。由於中國是東道主,展開雙邊外交更方便一些。據外交部統計,在峰會召開前後的4天內,共有24場雙邊外交活動。
這其中比較重要的首先是中美對話。雙方9月3日上午談,下午向潘基烘焙設備價格文遞交瞭《巴黎協定》的批準文書。晚上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總統繼續交談,在杭州的西湖國賓館喝瞭茶。從形式上看,雙方會談的時間是比較長的。最後達成的共識,中國外交部發佈的是35項,美國列的少一點,虛一點。中美兩國近年關系不太好,在南海甚至有些劍拔弩張,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國領導人仍然能夠“西湖夜話”,行動本身就值得肯定。雙方矛盾重重,但仍在盡力控制矛盾。
其次是中韓領導人會晤。最近圍繞著“薩德”部署問題,兩國的矛盾很尖銳,在這個背景下,習近平主席會見瞭樸槿惠總統,達成瞭一些共識,認為要穩定並重視中韓關系,這是不容易的。
當然,這其中習近平主席與普京,與莫迪總統的會面也很重要,但就我個人而言,比較看重的是上面兩個雙邊會晤。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一步
在這樣一個重要的平臺,在這樣的一個時間節點上召開的杭州峰會,效果又好於以往歷次,這對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對鍛煉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都是提升。
據一些在現場的朋友講,“最憶是杭州”的晚會在現場觀看比看電視還要震撼,參會的各國領導人是有一些敬佩的。加上這次峰會精心組織,協調得好,富裕、組織能力強讓參會各國人員印象深刻。附帶說一下,美國總統參加多邊或雙邊會議,往往排場十足,隨從人員多,自配軍機或專車等,這次來杭州也是如此。美國喜歡彰顯陽剛之氣,這對其維護霸權地位可能是需要的,但這次中國組織的杭州峰會,給人的印象可能就比較柔和唯美,恰恰形成鮮明的對比。
其次就是會議確定的主題“創新、活力、聯動、包容”是有點中國特色的,說明中國在努力找各國利益的交集。創新是中國需要的,也是世界需要的。在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IT革命帶來的技術紅利現在用得差不多瞭,需要新的技術革命才能帶動全球經濟走出衰退。所以,這個點找得很好,創新就能帶來活力。“包容”這種提法也比較好,各國不應該采用“以鄰為壑”的貿易和貨幣政策,在考慮本國的同時,也要考慮政策的外溢效應,要尋求共同發展,特別是要註意第三世界的發展。而杭州峰會也突顯瞭中國在努力突顯第三世界的代表性。本身G20峰會就有10個發展中國傢的代表,而中國特別邀請的8個國傢中,就有6個發展中國傢,是歷屆最多的。
此外,習主席還把中國自己的五大發展理念,包括創新、共享、綠色等又系統地闡述瞭一下。這也會給與會國傢尤其是發展中國傢留下深刻印象。至於接受不接受是另一個問題,但表明瞭中國敢於提出自己的方案,說出自己的見解。
來參會的感官印象好,中國又努力找各國的利益交集,再加上敢於提出自己的方案,這次峰會對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自然是種提升。
最後談一下中國目前參與全球治理的一些困難障礙。首先,中國雖然GDP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影響力也在擴大,但人均GDP還在8000美元左右,在全球排名在75位,中國還要正確評估自身實力,願望要與實力相匹配。其次,中國是全球治理的一個新參與者,雖然熱情很高,但技術上可能還不夠成熟,差一點。同時,中國的人才儲備以及掌握的組織資源相對還是比較少的。國際組織大部分還被美國掌控,其他國傢這方面的組織資源相對來說都是比較缺少的。四是中國在東海、南海問題上與周邊國傢還有一些矛盾,加上大國關系中與美國、日本的問題近年來突顯,美日在合作遏制中國,這也客觀地限制瞭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效率。
對中國來說,第一位的還是紮紮實實發展自己,發展永遠是硬道理,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要變。隻有不斷增加自身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民眾的生活水平,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才有根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提出的一些政策主張才有說服力。其次,還是要努力管控好與周邊國傢、與美日的矛盾,努力協調維持好中國經濟發展的和平環境,不要上當或沖動,陷入武力對抗中,那對雙方都沒有好處,對國力都是一種損耗。
采訪整理:南都評論記者陳建利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 Dec 22 Fri 2017 15:06
烘焙設備價格 急尋食品加工設備廠商~台灣在地工廠生產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